首页 >> 合作交流 >> 国际交流 >> 正文
国际交流
美国德州农工大学师生来访基础医学院

2018年6月15日星期五,美国德州农工大学化学生物学部/质谱仪设施主任刘文设教授以及生物系高级讲师万为老师带领Andrew Brock CHAPMAN,Katy Ann DINKINS,Jihyeon JOUNG,Haleigh Dawn STAFFORD和Hanna Brooke LISENBE五位本科生来访基础医学院。

6月15日上午八点,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系主任荣岳光教授接待了美国德州农工大学来访师生。荣岳光教授在美国师生课堂上主要是对自噬及微生物中的自噬现象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描述。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授课模式,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与讨论。

“自噬”(autophagy)一词源于希腊语前缀“auto-”,意为“自我”,以及另一个希腊语单词“phagein”,意为“吞食”。因此,自噬作用的意思非常明确,那就是“自我吞噬”。自噬发生时,细胞质内容物被称为自噬体的双层膜囊泡吞没并递送至溶酶体以降解,从而防护了细胞免受压力诱导的损伤。通过这个机制,当外部的营养供给受到限制时,细胞也维持了恰当数量的蛋白质等被循环用于大分子合成和产生能量。细胞自噬与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糖尿病等多种人类重大疾病密切相关,微生物如病原菌和病毒等侵入机体也会产生自噬现象。

6月15日上午九点,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系石春薇老师向大家介绍了两种在历史上曾经引起全世界流行的呼吸道病毒: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SARS-CoV)。回顾历史,H1N1、H3N2、H7N9等流感病毒曾造成了大范围的传播与致死。石春薇老师从流感病毒属于基因组分节段RNA病毒这一特征以及病毒包膜上红细胞凝集素(Hemagglutinin, HA)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 NA)的结构与功能的介绍开始,结合甲型流感病毒在自然界有广泛的动物宿主分布,深入浅出的解释了流感病毒的分型与分亚型特点以及流感病毒发生变异的具体机制,抗原漂移和抗原转换。并简要介绍了目前流感病毒预防与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SARS-CoV最先于2002年在中国南部大爆发,感染者表现为严重的呼吸道症状,伴随有低血氧水平、呼吸急促、快速呼吸困难、血压低等症状,病检显示严重的弥漫性肺泡损伤,最终表现为呼吸衰竭直至死亡,截止到2003年在29个国家有超过8000例感染病例,超过800人死亡,致死率高。石老师结合SARS-CoV是有囊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具有高突变、高重组率的特点,介绍了SARS-CoV的起源,预防与治疗的现状,并介绍了发展中国家出现新型冠状病毒的可能原因,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启发学生的思考与讨论。

随后,石春薇老师带领交流生们来到基础医学院2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操作了“抗酸染色法检测结核杆菌”的病原学实验,交流生们积极参与、体验,整个过程气氛活跃。

                                                                  (通讯作者:韩爱华)

核发:点击数: 收藏本页
 官方微信